我国强化盐碱地治理改造 唤醒“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
盐碱地,贫瘠的代名词,“十年九不收”是它曾经的标签。
盐碱地,潜在的“新粮仓”,分布广、面积大是它鲜明的特点。
作为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近八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治理改造,推动盐碱地面积总量减少、重度盐碱地面积比例持续降低,综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5月17日,农业农村部作出新部署,明确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资料图片)
唤醒这一“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还面临哪些难题?未来前景如何?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开发利用潜力大
——全球盐碱地多利用1%,相当于世界粮食增产5000万吨,能够满足1.2亿人一年用粮需求
在山东东营垦利街道五庄村,粮农胡长海正忙着麦收。聊起眼前这片地,胡长海很感慨:“过去,俺们这光秃秃的,满是白毛碱,种啥都长不起来,那真是‘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
“东营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作为退海之地,土壤盐渍化严重,全市约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山东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2%,是规模和利用难度都比较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东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粮食生产角度看,东营盐碱耕地面积196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向盐碱地要粮”一直是东营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东营是一个缩影,“盐碱地上种粮难”是世界性问题。据统计,盐碱地遍布全球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超过8.3亿公顷。在这些地方,土壤盐分和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作物很难生长,其中当土壤含盐量超过6‰时,作物出苗率将低于50%,产量减少90%,几乎没有收成。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类型多样,除了山东等沿海地区,东北松嫩平原、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地区也有大量盐碱地。”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服务中心研究员刘志鑫介绍,15亿亩中约5亿亩有开发利用潜力,如此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如能充分利用起来,将有效增加耕地、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中国实践,在改良后的盐碱地种植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6吨。如果全球盐碱地能多利用1%,相当于世界粮食增产5000万吨,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计算,能够满足1.2亿人一年用粮需求。
对于这样的潜力,胡长海有着真切感受:“经过10多年努力,曾经的盐碱滩正在变成‘米粮川’。去年麦子平均亩产超460公斤,创下盐碱地小麦高产典型。照眼下形势看,今年这茬收成差不了,俺希望以后还能再多收点。”
加大改造提升力度
——把握水盐运动规律,协调好水和盐的关系,培肥土壤
如何进一步发挥潜力,在盐碱地上多打粮?加大改造提升力度是重要一环。
专家表示,盐碱地治理难度大,其重要原因就像农民常说的“碱是天生的,盐是地长的,无法完完全全去掉”,应充分把握水盐运动规律,协调好水和盐的关系。
“以前的治理模式就是简单的‘灌水洗盐’,虽说效果挺明显,但1亩地得用180到200立方米的水,大量的淡水资源被浪费掉。而且随着水分蒸发,深层盐碱还会通过蒸腾作用产生次生盐碱化。”刘志鑫说,“通过积极探索,我们开始采用管道节水降盐、微咸水利用等新模式,用管道代替过去的渠道,小沟代替过去10米宽的深沟,3年可将盐分从4‰至6‰稳定控制在3‰以下,节约淡水38%以上。”
据介绍,山东有近900万亩盐碱地,根据盐碱地现状及特点,采取挖沟排盐、种稻改盐等方式进行盐碱地改良。通过改良,全省盐碱耕地可种植粮食360万亩、棉花100万亩、枣树100万亩、牧草10万亩。
在新疆,“吃盐植物”正在成为盐碱地改造提升的“利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介绍,新疆是中国盐渍化土壤面积最大的分布区,盐渍化对其农业影响巨大。“在调查和生产中我们发现,有些盐渍化土地上虽无法生长常见的甜土植物或农作物,却生长了不少‘吃盐植物’,它们能把盐从土里‘吃掉’、移走。我们从中筛选出一些具有饲料价值、经济价值的进行试种,第一年土壤盐分就降低了40%,第二年降低60%以上,第三年降低85%到90%,使盐碱地成为能正常种植的土地。”田长彦说。
除了控盐,还得培肥土壤。作为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吉林省西部地区近年引入多家科研院所及企业,采用有机硅、磷石膏、高分子缓释肥、脱硫石膏等多种土壤改良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和盐碱地打了7年交道,第一年在盐碱地种水稻,由于缺少科技方法,每亩只收200多公斤。2017年,在专家指导下改良土壤,亩产达到了430多公斤,去年达到500公斤以上。”位于吉林西北部的大安市新平安镇农民郭晓红说。
不仅“改土”,还育“新种”
——优质耐盐碱作物品种的培育与推广种植,将有效提升盐碱地产能
仅“改土”还不够。关键得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
“优质耐盐碱作物品种的培育与推广种植,将有效提升盐碱地产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谢旗和他的团队不久前首次发现作物主效耐碱基因AT1,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我们利用AT1基因对相关作物进行了耐盐碱育种改良并开展大田实验。其中在宁夏平罗盐碱地,高粱籽粒增产20.1%,谷子增产19.5%;在吉林大安盐碱地,水稻增产22.4%至27.8%。”
随着理念的变化,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行动,越来越多耐盐碱植物新品种在盐碱地上诞生。在河北南皮,“小偃60”品种1亩能产550公斤左右小麦;在东营,“盐黄香粳”亩产505.1公斤,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达到优质米一级标准;在宁夏,科研人员在河套平原盐碱地上选育了枸杞、玉米、水稻、葡萄等多个耐盐碱新品种,产量实现大幅提升。
日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创新中心由中国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国内18家盐碱地科研院校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和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耐中度盐碱的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系)80个以上,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带动1300万亩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单位面积综合产能提高25%以上。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就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由改地适种变为改种适地。预计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能推动1亿多亩盐碱地得到利用,供应更多粮油和食物。”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说。
农业农村部表示,接下来,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根据盐碱地普查结果分区域分类型开展改造提升,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推进农机农艺配套和加工技术装备研发,以综合性措施推动这一战略问题破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 邱海峰)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
我国强化盐碱地治理改造 唤醒“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
-
环球观焦点:触控大厂GIS将转型做光学,关注XR和汽车HUD等领域
-
焦点日报:吸血鬼殿下请留步全文阅读_吸血鬼殿下请留步
-
清明节怎么祭祀_清明节如何祭祀故人
-
建研院:子公司联合预中标3.42亿元工程项目
-
火锅店自助调料都有哪些?
-
微软表示将在三季度推出MRTK 3正式版,并增加更多MR项目投资
-
讯息:太龙股份: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累计买入公司股票342万股
-
天山铝业:5月31日融资买入546.2万元,融资融券余额3.5亿元 环球观速讯
-
视焦点讯!沪深股通|铂科新材5月31日获外资卖出0.18%股份
-
全球快播:恒生科指涨超2%重上3700点,京东、美团涨超4%
-
每日消息!【微金城】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东岗大队开展电动车交通安全整治行动
-
阴阳师椒图御魂推荐 阴阳师椒图御魂 全球动态
-
哪吒之魔童降世几个彩蛋 哪吒之魔童降世彩蛋意思 全球时快讯
-
当街抓获“违章小鸭子”!杭城交警:已教育父母
-
西媒分析梅西下家:加盟巴萨可能性仅15%,大概率沙特美国二选一
-
俄称击毁乌海军军舰,乌称打击俄军火库_环球快播
-
灭绝的生物——巨齿鲨:恐怖的史前巨兽 每日播报
-
快报:天津公布19处不停车称重检测点名单
-
黄金收盘:美债收益率下降推动 黄金创一周新高且缩窄本月跌幅 讯息
-
新车做首保需要多长时间_首保需要多长时间 百事通
-
驾驶证扣分清零,是按违章时间算起,还是处理违章是算起?
-
天天关注:澳大利亚签证怎么办理在哪里办(澳大利亚签证怎么办理)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邮编_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
-
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图片_小学生交通安全黑板报图片大全-全球信息
-
中国科技馆推出“六一”儿童节系列科普活动-全球热点
-
射手男和什么座最配对_射手男和什么座最配 每日看点
-
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
-
天天新资讯:谁在疯抢头部主播?
-
科技“约会”科幻!这场大会带来视觉盛宴 每日观点
-
武昌“萌娃”邀艺术家同台献艺,在传统文化中铸魂塑形|天天信息
-
热点聚焦:渔乐
-
3场3分,彻底被无视!“女版詹姆斯”李梦的赴美生涯有点惨
-
王楚钦被拍到手机壁纸(王楚钦爱上孙颖莎)
-
北京:支持自动驾驶创新主体研发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 动态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