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家 > 正文

清淤7.15万立方米 “京西古道第一村”清出来了

2023-08-19 16:11:45 北京晚报

村子的主干道上,大型机械传来轰鸣声;窄巷里,抢险救灾人员一趟趟地推着小推车清运淤泥。经过3天的奋战,昨天,由北京建工集团负责的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清淤工作基本完成,这个“京西古道第一村”清出来了。妙峰山镇其他村子的清淤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工作人员在清理村内的淤泥和垃圾。 本报记者 邓伟 摄


(相关资料图)

万立方米!

整个妙峰山镇这里淤泥最多

水峪嘴村地处京西古道的要塞处,村口牌楼顶和两侧,烫金的“西山大道”和“京西古道风华地,永定河畔会客厅”字样十分醒目,只不过,这些日子牌楼下经过的不再是游客,而是一辆辆清理淤泥的机械车。

“清理量太大了!”任务负责人唐尧说。村口的一间退伍军人活动室成了清淤现场的临时指挥部,但唐尧很少待在屋里,他全天都在户外奔波,手里攥着对讲机,随时协调调度施工作业,他身上湿透的衣服一直没干过。

由于紧邻永定河,水峪嘴村在极端强降雨后成为整个妙峰山镇淤泥堆积的“中心地带”,整个村子大约有万立方米的淤泥要清理,比整个妙峰山镇其他村子的淤泥总和还要多。进村查看情况时,倒地的河边石栏、被淤泥塞满的地库、水退后留在一层窗沿的痕迹,都令唐尧心痛。村子里还有不少村办企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淤泥覆盖了很多厂房,需要尽快复工复产。

“快一点,再快一点!”唐尧下定决心让这座京西古村重新亮起来。

淤泥量很大,好在村子里场地宽敞,适合大型设备清理作业。很快,40余台大型机械到位,30多名工人“跑步”进场,挖掘机伸出长长的“手臂”清理淤泥,翻斗车随时“接应”运输清走……清淤任务高效推进,整个村子一天一个样。

昨天上午,水峪嘴村村域主干道、村内企业厂房、操场等公共区域的清淤任务全部完成,离团队进场仅过去了72小时。

窄巷里他们徒手装泥 一个又一个村子清出来

北京此次极端强降雨,妙峰山镇全镇17个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北京建工集团负责其中担礼村、水峪嘴村、斜河涧村、陇驾庄村、涧沟村、南庄村、樱桃沟村、下苇甸村、丁家滩村共9个村的清淤工作。

在各个村落,清淤作业人员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

下苇甸村因地处下游河道内,淤泥量不及深山区的村子多,但强降雨冲击导致村民家中的织物被冲散情况较多,裹挟的泥沙量也大,与其说是清理淤泥,不如说是清理被淤泥污染的杂物。“村里的窄巷只能容得下两辆小推车并排,大型设备派不上用场。”现场总指挥焦勇说,有近500名工人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开展清淤工作。

从早7时一直干到晚6时,工人们徒手用水桶装淤泥杂物,一趟趟地推着小推车清淤,中午就在树荫下扒拉一口盒饭稍作休息。靠着大家的奋战,团队完成了全村万立方米的清淤任务——按照一辆大车装10立方米淤泥来计算,清出的淤泥能装1600辆车。

樱桃沟村是妙峰山古香道上关键的节点村,历经极端强降雨后,进出村关键道路南樱路损毁严重。清淤团队利用机械设备,迅速完成了南樱路的修复。在当地村民看来,清淤是重返日常生活的开始,他们也希望妙峰山古香道能早日再现昔日胜景。(记者 潘福达)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